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科研动态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作用

2014年11月18日 17:09 来源:广东财经大学永利集团3045522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浏览:

 

2009年7月                                                                                                            《黑龙江史志》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作用

闫长远
(广东商学院 永利集团3045522 广东 广州 511300)
[摘 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该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尤其是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之后,使该课程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多媒体 高校 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 
 
近些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也走进了高校课堂,以它特有的风采和魅力,越来越赢得高校教师和学生们的欢迎和青睐,并逐渐的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常用手段。当然,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也带来了高等教育教学的一系列革新,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成趣味的良好效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特殊性,说其特殊是因为这门课具有双重性,也就是说该门课程既具有历史课的一些特点,同是又具有政治理论课的特征。众所周知,对于历史课来说,它所讲述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大多都发生在遥远的过去,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历史又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实物、图片、影像资料等,教师完全可以把这些丰富的历史资料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相对于历史课来讲,政治理论课就显得抽象、枯燥、乏味。所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刚好可以充分利用前者的优点,避免后者的缺点,可以说是一石两鸟。
那么,多媒体技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有那些作用呢?我认为积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
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这里夸美纽斯强调的是要寓教于乐。无独有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其实也是在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人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地老师,这里同样是强调兴趣对激发人们学习和思考、激起人们智慧和灵感的重要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政治理论课一样都显得相对抽象、枯燥、乏味。走过了应试教育的大学生们很难再对这些抽象的理论产生兴趣,因为空洞的说教本来就是枯燥乏味的,也是苍白无力的。但是,多媒体技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这一状况,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注入了活力,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类获得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剩下的6%的信息来自其他感官。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大量的信息,还以在多种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连接,进而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这种优点,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把一些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图形和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人机交互的形式获得多种感官刺激,尤其是视觉的和听觉的刺激。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适量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比如,讲述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教师可以把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些图片展示给学生,也可以把一些反映这一情况的视频资料给学生看,这样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获得感性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进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就拿2008年修订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来说,教材有上中下三编,共十章内容,每一编又有综述,实际上可以说有13章内容。但是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各高校的教学安排,这么多内容要在一个学期内讲完,并且每周只安排一次课,每次课两个学时。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教师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成这么繁重的教学任务是很难的。但是多媒体技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解决了这一困难。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教师在课下做很多工作,比如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然后再从中挑选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最后再通过相关的软件制作成精彩的多媒体课件。这样教师在上课时就可以把要讲述的内容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就不需要再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边上课边板书,大大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有效地扩大课堂容量,增强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讲到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同学展示反映当时日本殖民统治暴行的照片,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日本殖民统治的残暴,加深对落后就要挨打的体会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进而激起大学生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欲望。
三、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目标。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了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过程中的推行更是阻力重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积重难返。升入大学之后,学生从中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解放出来,高校教师也不像中学教师那样面临升学指标的压力,所以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大学相对于中学要容易。并且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并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大学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我认为它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了多少历史知识,而在于培养大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自己能够根据历史事实正确判断事件的是非曲直和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再现一些历史场景,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就达到了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当然,多媒体技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除了以上所述的这些主要的积极作用之外,还有一些消极的作用,比如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不重视,或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或教师本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弱化等等。但是只要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师们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减弱多媒体技术的消极作用,我想多媒体技术一定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上一条:吴铁城与广州市警政 下一条: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民宗教信仰重建的目标体系

关闭

Baidu
sogou